見證香港歷史遺紋 香港石刻、刻石和石碑

源至『都市日報』2004年4月15日

香港有不少石刻和碑石,當中不少隱藏有趣的故事, 可作郊遊訪古,或供親臨石刻解畫,還可作野外定向,誠為有趣之事。

【遠古石刻】

迄今全港有石刻八處,皆為法定古蹟,估計刻於二千至三千年前。 石刻多臨海而立,相信與宗教崇拜有關。除東龍洲者外,其他皆作回紋 (雷紋)和獸面圖案,因風雨侵蝕難辨,惟日影斜照,才會清楚顯現。

東龍洲石刻

早在1819年的地方縣便有【石壁畫龍】記錄,島民相信紋飾 代表一條龍,我看它像是一幅土師獻祭神鳥畫:左邊是個側面向內的土師, 他穿戴羽飾,右手舉刀,中間有一隻俯首向前的牛,右邊是隻大鳥。 古人對飛鳥特別崇拜,視飛為超能力表現,並迷信鳥能飛到天神的住處, 停在有卷柄的容器內。

蒲台石刻

有兩組幾何紋飾圖案,右手一組圖案看來也是一幅拜祭畫:右上角是一個以 青銅器紋飾相仿手法表現的圖騰偶像,上段有卷羽,中段大眼闊面,下段是 身(或鳥翼),左下角至少有三個人,二上一下,他們曲舉雙手,向偶像敬拜。

長洲石刻

表現了蒲台石刻一樣的場景:正中是偶像圖案,左下角有三人高舉雙手, 向偶像敬拜。石刻是1970年由一位地質學家發現的。

黃竹坑石刻

位於南風道黃竹坑醫院後的山澗旁,有三組紋飾,與長洲和蒲台石刻 極為相似。我認為右邊的圖騰很人像化,如一個非洲人,右邊有一頭鳥, 左手邊的回紋圖案錯落分布,像曲臂的半身人像,有眼有口,朝偶像敬拜。

石壁石刻

1938年,業餘考古學家陳公哲在石壁水塘堤壩下方發現石刻。紋飾 是由多重同心圓形或方形組成,與部分本地陶器紋飾極為相似。我認為指紋 與回紋圖案極有關係,遠古人類以雙手搓造陶器,無意地印上指紋,因而 啟發出回紋圖案。也許,指紋是人類最早的陶器紋飾。

大浪灣石刻

是保存得最為完整,獸面圖案最為明顯的石刻,為警務人員海格 在1970年時發現的。

西洲石刻

發現於1976年,為一獸形圖案,像一個頭戴羽飾,右臂橫胸的大眼 偶像半身。

龍蝦灣石刻

1978年為遠足人士所發現,刻紋雖然模糊,但依約看到眼睛圖案, 也有人認為石刻是自然侵蝕的結果。

【刻石】

從本地刻石和界石所見,香港在宋代早有文化活動和氏族聚居,並非如 英國人在佔領香港時所說荒蕪一片。

佛堂門南宋刻石

位於佛堂門天后廟後,是唯一刻有年份的古刻石。碑文共108字, 分9行,每行12字,內容敘述南宋鹽官嚴益彰到訪南堂(即東龍洲) 建塔和修葺大廟灣南北兩座天后廟的事。南廟早已煙沒,北廟則多次重建, 成今日面貌。

《高山弟一》刻石

位於屯門青山禪院內,相傳是韓愈手筆,查實作者是北宋錦田鄧氏 開族始祖鄧符協,他臨摹韓愈書體而作,但此石是一件仿製品,原石仍放 在青山轉播站外圍。

宋王臺刻石

刻石原本體積巨大,原位於九龍灣畔的小丘上,【宋王台】三字 刻於元代,是紀念宋主南逃駐驛此地。日治時代,日寇開山爆石,擴建 啟德機場,大石受到破壞,香港重光後,大石才被鑿成現今模樣。

候王廟刻石

九龍城候王廟後有「鶴」字和「鵝」字刻石,傳為清代學者 張壽仁於光緒年間刻製,鵝字碑在二次大戰時遭到破壞,現今的是按拓 復刻的。

【碑石】

李府食邑稅山界石

梅窩及萬角咀各發現一塊,為公元1265年宋度宗賜地廣東吏李昂英 的界石。梅窩界石被安置在梅窩巴士總站花園內,另一塊則放置在香港 歷史博物館。界石不止兩塊,有待發掘。

維多利亞城界石

1903年,港英政府刊憲頒布維多利亞城範圍,豎立6塊逾米方尖 花崗岩界石,上刻有《City of Victoria 1903》字樣,現在仍可在 西寧街遊樂場內、跑馬地聖保祿小學對開馬場外圍行人路、寶雲道東端 近司徒拔道、舊山頂道近地利根德里交界、克頓道直上400米處和薄扶林道 近摩星嶺道行人隧道入口處看到。

群帶路里程碑

1842年香港割讓予英國,進駐赤柱的英軍沿群帶路來往維多利亞城, 並豎立里程碑。里程碑高1米多,三角柱尖頂花崗岩柱,向外兩面各刻 中英里數和群帶路名字,現仍有一支立於大潭水塘水壩前。

域多利道基石

港英政府為紀念維多利亞女皇登基60周年,於1897年6月興建 域多利道和維多利亞婦孺醫院(山頂白加道政務司官邸後,已拆卸, 基石尚存),分豎基石紀念。

中英界石

沙頭角中英街共豎界石8塊,現在仍然為法定標記。界石面向英界 有英文Anglo-Chinese Boundary 1899,面向華界則有「光緒二十四年 中英地界」字樣。

嶼南嶼北界石

1902年,英國海軍少校力奇及船員在大嶼山狗嶺涌及大澳寶珠潭 北岸山坡分豎花崗岩方尖界碑一座,界碑經度皆為113度52分。

東華痘局拱門與奠基石

東華痘局創於1901年,日治時期拆卸,拱門與奠基石現置於 堅尼地道巴士總站旁。

長洲界石

1919年,政府為限制長洲南部居民數目,豎立了15塊界石於南蛇塘 至西灣美經援村之間,界石上有Ordce No. 14 1919,至今共尋獲其中6塊。

大潭石碑

大潭石碑山和紅山半島東南各有一座10米高的無字方尖石碑, 兩者相距1海里,經度相同,約豎立於1938年,以指示潛艇安全潛入大潭港。